现代农业研究 /oa 植物根茎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机制研究概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1 本文综述了植物根茎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机制,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分析了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转运机制以及根茎部重金属的累积特性。同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这些过程的环境因素,如土壤pH 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动等,介绍了以此理论为基础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综述旨在增进科研人员及相关工作者对植物根茎富集重金属机理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1 7 0 李睿<sup>1,2,3</sup>,卢杰<sup>1,2,3</sup>,许文燕<sup>1,2,3</sup>,孟喜悦<sup>1,2,3</sup>,张陈飞<sup>1,2,3</sup> 植物免疫诱抗剂ZNC对苹果腐烂病防治效果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2 本研究以8~10 年生苹果品种“寒富”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植物免疫诱抗剂ZNC(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共设4 个处理,ZNC 浓度分别是5 ng·mL-1(T1)、15 ng·mL-1(T2)和30 ng·mL-1(T3),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对生长期苹果树的茎叶进行不同浓度的ZNC 喷雾处理和室内病菌培养试验,探究不同浓度ZNC 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含量、POD 活性等生理指标以及对病菌菌丝生长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ZNC 对苹果腐烂病有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可以施用5 ng·mL-1ZNC 来防治苹果腐烂病。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8 12 0 杨夏楠,王培杰,邵智辉,隋鹤,唐雪东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3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 个水平施氮量和3 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开花期(P3),研究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对夏玉米水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下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基本一致,施加氮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吸水能力从而导致各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出现变化。不同施氮时期会影响硝态氮峰值出现的时间,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提高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施氮时期一定时,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氮肥回收率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20 kg/hm2时相差不大,平均仅差2.94%。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13 17 0 杨明伟 基于AI背景农产品电商云物流模式搭建问题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4 随着农产品质量、产量提高,物流作为生产端、销售端连通环节重要性凸显。然而,当前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配送方式低效、信息程度较差等问题。本文从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具体情况研究着手,基于AI 背景立足“农物商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期为农产品电商云物流模式搭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18 20 0 田景鹃 地方政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注意力分配与发展逻辑——基于176份地方政策的量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5 农村电商是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研究地方政府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的发展对优化农村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政策主题-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三维框架,对176 份地方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LDA 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农村电子商务政策主题可以概括为应用类主题和保障类主题两大类,应用类主题中乡村振兴强度最高,保障类主题中监督监管主题强度最高。(2)地方政府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偏好于使用环境型工具和供给型工具,子工具的使用存在均衡性失调,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3)政策主体以商务厅、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为主,政策主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且核心主体地位稳固。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21 28 0 安毅 博弈视角下东北三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协同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6 新时代背景下,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同性问题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在理性人的假定下构建了东北三省地方政府、种粮农民、粮食加工企业的三方博弈矩阵,得出了此条件下的博弈最优策略与地方政府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相违背。经过修正后的博弈收益矩阵分析,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最优策略组合为地方政府对粮食采取高价补贴等政策性措施,农民获得了额外收入而选择继续从事种粮活动。基于博弈的结果得出两者实现有效协同的具体路径,即提高粮食生产的劳动效率,保障种粮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粮食安全与产业安全有效协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协同示范区。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29 34 0 孙铭一<sup>1</sup>,陈秀萍<sup>2</sup>,战佳企<sup>1</sup> 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7 本文基于工资溢价理论,采用CGSS 调查问卷数据,结合19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全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它在提升工资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工作时长增加。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一种“倒U 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受教育年限较低的劳动力,拥有较高受教育年限的劳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其就业质量获得了更大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工作压力。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35 43 0 彭勃,张红岩 新疆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异格局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8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产业。本文以新疆14 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2013 至2020 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平均增长率从融合互动和融合效益2 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分析了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格局,并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与马尔可夫链模型探讨空间分异及长期趋势。研究发现,新疆农村产业融合效应逐年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目前,多地为初级融合阶段,其中乌鲁木齐与喀什在产业融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对周边地区形成带动作用。为推动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应通过技术支持与政策激励,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多产业融合,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区域协调,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44 48 0 阿里玛斯·艾尼瓦尔,李欣悦,谢鹍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以茶产品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0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特色农产品的营销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茶产品为例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农产品营销带来的深刻影响;然后,概述了广东茶产品经营发展现状;接着,借助SWOT 对广东茶产品营销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及SWOT 研究结果,创新性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茶产品营销策略,包括:实施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探索AR/VR 虚拟茶园体验的营销模式以及跨界理念下探索新思维的茶产品营销模式,推动广东茶产品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高效营销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49 54 0 黄桂彭<sup>1</sup>,朱震锋<sup>1</sup>,黄亚敏<sup>1</sup>,邓雄<sup>1</sup>,李晋<sup>2</sup> 药食同源植物在共建花园中的应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0 药食同源的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当前大健康趋势的推动下,传统食疗养生法正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本文采用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药食同源植物的价值认同及景观价值,从植物名称、拉丁名、药食部位、观赏价值对目录内药食同源植物进行统计,并按照生长类型分类,结合昆明开展的共建花园食趣菜园、识草花园、绿驿花园、“时”愈花园等项目实践,提出了通过主题营造、体验式应用和医学科普等途径在共建花园中有效实施药食同源植物应用的策略。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55 58 0 吴春燕<sup>1</sup>,王婧婕<sup>2</sup>,李坤<sup>1</sup>,张丽媛<sup>1</sup> 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1 本文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分析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传统耕作习惯固化、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及农民认知局限等挑战,提出推广现代化耕作技术、设计适应性耕作方案、建立耕作措施效果监测体系和加强水土保持教育等提升路径。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59 62 0 贾正雷 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2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Cu 和Zn 钝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CK)、3%、4%、5%、6%、7%的钙镁磷肥添加量梯度,通过微型堆肥实验,测试堆体理化性质、腐熟度、重金属形态及其钝化率指标,结果表明:(1)钙镁磷肥对堆体温度影响较小,4%添加处理堆体温度最高(65 ℃)。各堆体pH 最终稳定在8.19~8.44 之间。随着钙镁磷肥添加量增大电导率(EC)值逐渐变高。C/N 趋势与EC 相似,7%处理C/N 最高(18.00)。(2)各处理HA/FA 随着添加量增多而增大,5%处理的HA/FA 数值最大,随着钙镁磷肥的添加而逐渐减小;3%、4%和5%的处理组种子发芽指数(GI)比CK 高,6%和7%处理组GI 较低。(3)钙镁磷肥添加量为5%的处理对Cu 和Zn 钝化效果最好,其中Cu 残渣态增加3%,可交换态降低14%,钝化率为46.4%;Zn 残渣态增加14%,可交换态降低26%,钝化率为57.8%。综上所述,钙镁磷肥添加量应控制在5%,既可促进重金属钝化,又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污染。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63 67 0 袁宁<sup>1,2</sup>,梁梦月<sup>1,2</sup>,于锐<sup>2</sup>,周嘉<sup>1</sup> 近69年间广东南雄市双季早稻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3 本文基于1955—2023 年广东南雄市农业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对早稻有高影响的低温阴雨、高温逼熟、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2 ℃初日的日期是3 月16 日,80%保证率的日期是3 月28日,12 ℃初日和80%保证率的日期均呈显著提前的趋势;轻、中、重度低温阴雨灾害发生频率分别为40.6%、30.4%、13.0%;春季低温阴雨发生次数和日数均呈下降趋势。53.6%的年份出现高温逼熟,高温逼熟次数和日数均呈较显著的增加趋势,轻、中和重度高温逼熟发生频率分别为21.7%、17.4%和14.5%,2003 年后高温逼熟灾害风险呈上升趋势。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发生频率分别是17.4%、17.4%、10.1%、5.8%,南雄市干旱等级和干旱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旱风险有上升的趋势。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68 72 0 刘艳群<sup>1,2</sup>,黄观荣<sup>1,2</sup>,王敏<sup>1,2</sup>,李丽芳<sup>1,2</sup>,李曹明<sup>2,3</sup>,温四妹<sup>4</sup>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农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4 文章以农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农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结合对目前农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综合调查,对现阶段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汇总,并着重就目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农业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强调指出现阶段教学中采用的虚拟仿真软件与农业生产实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师生群体对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接受度、掌握度问题;最后,发挥问题导向价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促进农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虚拟仿真技术更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农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73 75 0 赵兴敏,赵晨羽,李桥 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5 作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广受关注和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空间矛盾,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包括:对田、水、村、路、林、矿的整治;其特征:重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重视服务城乡融合协同发展、重视发挥整治平台的综合作用、重视人本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总结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实施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主动、共建共享,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76 78 0 龚强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6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时代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驱动机制。重点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路径,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跃升的作用。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创新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启示。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79 82 0 王右文 滇中地区针叶林碳储量遥感反演及动态变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7 本文基于2002—2017 年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的数据,聚焦于滇中四市(楚雄、昆明、曲靖、玉溪)的针叶林。利用Gee 平台处理Landsat 卫星影像提取特征,通过对比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确定GBRT 为最优估测模型,以此来分析滇中地区2002—2017 年的针叶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楚雄和玉溪针叶林面积持续减少,昆明先减后增,曲靖则呈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四市针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在2002—2017 年间均呈上升趋势。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83 85 0 史川<sup>1</sup>,胥辉<sup>1</sup>,张成程<sup>2</sup> 贵州A级景区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8 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出发,分析贵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贵州4A 级以上景区的分布特征为聚集型,贵州A 级景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主要呈现出中部聚集,除南部地区无明显的聚集特征外,北、西、东部均有较为明显的聚集特征。因此,以聚集区域为标准,将贵州划分为6 个区域,并提出捆绑式、融合式、星链式等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互鉴、扶持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径。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86 92 0 吴万庆,梁龙,陈明杰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实践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9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城市生活,成为新市民,农村则面临着部分村落人疏房空的问题,同时农村宅基地空置现象普遍,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偏低。农村宅基地作为福利性质的产权,常常是免费获得、长久占用而且转让存在障碍,使得宅基地无法有效转化为农民增加财产收入的有效资产,严重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遇到土地开发利用紧缺的重大挑战,农村宅基地改革集中在获取、审核、利用及归还等管理流程,其中宅基地的归还涉及农民的直接利益。作为农村土地政策试点中的“三块地”之一,农村宅基地改革目前已深入到较为复杂的阶段,成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3期 93 96 0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