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涛.感潮圩区旱地径流产生与入河监测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4,30(8):118-123.
点击复制

感潮圩区旱地径流产生与入河监测方法研究
分享到:

《现代农业研究》[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30卷
期数:
2024年8期
页码:
118-123
栏目:
理论与实践
出版日期:
2024-08-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 1073(2024)08- 0118- 123
作者:
江涛
上海地产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潮汐圩区底泥面源污染多普勒效应堰槽
分类号:
TV148+.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河网感潮圩区地势较低,农田排水沟水位受到外河水位涨落的影响,导致面源污染产生与入河过程较复杂, 需要建立方法,协同研究旱地径流产生与入河过程。本研究在上海2个不同的圩区,选择典型的旱地,利用浮子式水位 计对旱地径流排放口三角堰的水位进行监测,并基于多普勒原理对农田排水沟入河口处流速进行监测,研究2场降雨事件下,农田径流当中磷的产生特征与流入河道的过程,并采用沟渠入河口处电导率的变化,来辅助判断降雨驱动的排水过程,验证多普勒方法测定流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非降雨时段,农田排水沟和河道水呈往复运动特征。降雨期间,青浦和崇明监测点位农田径流量分别占入河量的33.3%与40.9%,并且入河过程受外河水位影响。排水沟入河最高速度为25 cm/s,水位差最高为20 cm。沟渠流速与电导率能较好地反映流速的变化,但崇明点位沟渠流速测定可能受到沟 渠内排水流向不稳定的影响。青浦点位农田氮磷小于农田排水口处,主要与农田周边地表径流稀释有关,并且崇明土质排水沟入河处水质氮磷浓度显著高于农田径流,这可能是由于排水沟流速超过临界速度,导致排水沟底泥磷的释放。在感潮圩区,由于流速较低,可以采用电导率的变化辅助识别水文过程,判断多普勒方法测定流速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钱晓雍,沈根祥,郭春霞,等.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及其空间异质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 (02):103-108.
[2] 杨林章,吴永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2):168-176.
[3] 陈敏,王雪蕾,高吉喜,等.农业面源污染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构建设想[J].环境保护,2020(14):49-53.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种植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控策研究 ”(项目编号:沪环科〔2020〕第5号)
作者简介:江涛(1987-),男,安徽宣城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