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泓,彭莹琼*,何雯洁.“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11):46-49.
点击复制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分享到:

《现代农业研究》[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11期
页码:
46-49
栏目:
农业教育
出版日期:
2022-1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073(2022)11-0046-49
作者:
邓泓1彭莹琼1*何雯洁2
1.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2.江西农业大学档案馆
关键词:
新农科地方农业高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新农科”建设是为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转型,适配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而提 出的。为了顺应“新农科”的要求,构建了“四溶入、三平台、三管理、二次评价”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旨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深植学生服务三农情怀,提升学生强农兴农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辉. 产教融合开创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篇[N]. 中国教育报, 2020-11-09(5).
[2] 牟少岩,刘焕奇,李敬锁“. 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思路及 其对策——基于青岛农业大学实践探索的思考[J]. 高等农业 教育,2020,(01):7-11.
[3] 陈鹏. 新农科来了!传统农林学科怎么变[N]. 光明日报, 2019-9-16(10).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7.41.
[5] 田学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2013.
[6] 孟成民. 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4):102-104+109.
[7] 沈鹏超.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共享新模式探析—— 以燕山大学为例[J]. 大学教育,2019,(05):174-176.
[8] 付沙. 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2):70-7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曹丹,胡长效,白耀博.“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研究,2021,(9):131.
[2]曹翔.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农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1):8.
[3]李秀英,杜东菊,邵海龙,等.基于大数据的农业院校科学决策路径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6):40.
[4]钟金玲.“新农科”背景下涉农类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9):57.
[5]魏华,李应东,赵莹莹,等.“新农科”背景下校企融合产业学院 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22,(12):36.
[6]邓泓,蔡欣,彭莹琼*,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 服务三农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12):50.
[7]申晓慧,姜成,陈云风,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农业研究,2022,(12):68.
[8]杨伶,王金龙*,易佳敏,等.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51.
[9]张文静,黄正来,宋贺,等.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 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64.
[10]周述波,孙建中,贺立静*,等.新农科视域下的园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108.
[11]韦人月,佟丹丹,晏磊,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5):48.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面上课题(项目编号:2021-NYYB-18);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项目编号:2021-NLZX-YB81);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YJG-2020-073、JXYJG-2021-076、JXYJG-2021-080)。
作者简介:邓泓(1977- ),男,江西都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农业信息。
*通讯作者:彭莹琼(197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