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晓东,王霞,温嘉琪,等.基于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10):31-33.
点击复制

基于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分享到:

《现代农业研究》[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10期
页码:
31-33
栏目:
土壤与肥料
出版日期:
2022-10-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073(2022)10-0031-33
作者:
刘晓东1王霞1温嘉琪2陈勉君1罗俊斌1汪彦伟1
1.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2.甘肃省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分类号:
S34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等.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真菌多 样性对长期保护性耕作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 文),2021,29(07):1215-1223.
[2] 赵小星,李广,闫丽娟,等.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春小麦 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20,18(03): 1027-1033.
[3] 刘丽,苏玥,姜志德.社会资本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 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09):2057-2067.
[4] 马冰.半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 业,2021,(08):58-59.
[5] 李春瑶.保护性耕作实施的质量影响因素与关键技术的合理 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1):112-114.
[6] 刘洪彬,吴梦瑶,马贤磊,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保 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 学,2021,35(10):75-84.
[7] 孙继红.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意义和措施[J].农家致富顾 问,2021,(08):101.
[8] 魏云洁,甄霖,胡云锋,等.黄土高原典型区水土保持技术评 估与需求分析——以安塞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16): 5809-581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段景峰.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1,(7):44.
[2]关卫东,刘春霖,秦强,等.浅谈保护性耕作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8):147.
[3]傅东兴.农机化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4,30(5):112.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JR10RA800);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9A-095)。
作者简介:刘晓东,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环境恢复研究工作,E-mail:liuxiaodongcom@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0-15